/ 讲座主题 /
疫情下博物馆如何彰显力量
2020年博物馆人的行动与思索
/ 讲座简介 /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它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导致全球范围内博物馆纷纷临时关闭。在经历了从1月24日到3月12日总共49天的闭馆后,上海博物馆成为最早重新迎来参观者的博物馆之一。邻国日本、韩囯在疫情缓解后也重新开放了博物馆,然而由于感染人数再度增加,韩囯国立中央博物馆等机构又再次闭馆。而在欧美,卢浮宫于7月恢复开放。闭馆长达163天的大英博物馆则在8月27日重新迎来游客;同日,大都会博物馆第五大道主馆也重启大门对会员开放,29日迎接公众。在国外,一些博物馆的减员、减薪已视同寻常,甚至有关人士估计,将有相当一部分博物馆就此永久闭馆。
/ 讲座简介 /
在过去9个月的艰难时刻,博物馆如何坚守,又如何作为,彰显力量?本课将以上海博物馆为重点,兼及国内外其他博物馆的资讯,讲述博物馆人在疫情大考下的行动与思索。
/ 主讲人 /
杨 志 刚
/ 讲座简介 /
1962年6月生,福建南安人。现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主编。曾长期任教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第六届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博物馆协会会长。出版《中国礼仪制度研究》等个人著作多种,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从事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中国思想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主持公开课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公开课讲座现场
公开课现场合影
/ 讲座问答环节 /
Q:疫情发生后,上海博物馆在线下观展上有做出哪些变化吗?
杨志刚:我们有做出不少调整,比如上海博物馆重新开放时,参照电影院的标准将人数控制在25%;观众们观展必须提供“两码一证”等。我们也将部分展览进行延期观展以响应更多观众的需求。上博是疫情之后第一批率先开放的博物馆,在严格做好各项疫情防护的同时,我们还在重新开馆后的100天里陆续推出了三个全新的展览,尽全力让大家在疫情期间也能看到更多好的展览。
Q:现在有很多博物馆“直播带货”,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杨志刚:我认为这个现象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博物馆“直播带货”基本以文创产品为主,这是一个能让博物馆面向公众很好的全新渠道。很多博物馆在直播时发现,进入直播间的观众非常多,说明有许多人对文创产品感兴趣,对博物馆感兴趣,在直播时通过对产品的介绍也能让大家对艺术、历史等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能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
Q:疫情下,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展览公教线上赶超线下,您认为线上与线下谁会是未来的主流?
杨志刚:上海博物馆是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博物馆之所以还要在疫情后开放,是因为社会公众还是很喜欢线下体验感的。那么经过疫情,我们也发现如果线上工作做得好,是能够促进线下观展的。我认为今后博物馆会线上线下交互融合进行,今年也是交互融合的元年。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二维码收看回放
◇◇◇
/ 主办单位 /
新华网客户端 上海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 承办单位 /
上海大学博物馆 刘海粟美术馆 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
/ 协办单位 /
《博物院》杂志
未来刘海粟美术馆仍将为观众朋友们带来更多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直播课程,请大家持续关注刘海粟美术馆官方微信,敬请期待~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直播课程
◆第十六讲
《疫情下博物馆如何彰显力量——2020年博物馆人的行动与思索》
主讲人:杨志刚
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
◆第十七讲
《未来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新思路》
主讲人:胡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
◆第十八讲
《如何强化博物馆展览工程管理》
主讲人:陆建松
复旦大学文博系主任
◆第十九讲
《博物馆里的水下文化遗产》
主讲人:魏峻
复旦大学文博系研究员
◆第二十讲
《博物休闲 志存高远》
主讲人:樊建川
建川博物馆馆长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
希望在大家的支持下,成为博物馆学术新思想的孵化器,让专家学者们来此开展理论思考和学术探讨,让年轻学者来此亮相、展示、交流;把公开课建设成为博物馆业务交流的"咖啡馆",让博物馆一线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来此分享经验总结与工作感悟;把公开课建设成为享受博物馆的休闲客厅,让广大博物馆爱好者和社会公众来此认识博物馆、熟悉博物馆、爱上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