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讲座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课程由新华网客户端、上海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大学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和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承办。该系列作为全国首个常规性的博物馆专业课程公益直播,围绕与博物馆相关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展览策划、博物馆学理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藏品管理、艺术史、文化发展等主题,邀请全国各大院校、博物馆的相关专家、教授、研究员为全体从业人员、相关专业学生、对文化、历史、博物馆、艺术等领域感兴趣的人群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途径、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为持续提供高质量线上艺术资源,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海粟讲堂将和大家一起回顾《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的精彩内容。
/ 讲座时间 /
7月30日
14:00
/ 主讲人 /
朱 刚
/ 参与方式 /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收看直播
/ 讲座内容 /
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刘海粟始终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始终与海派文化密不可分。他17岁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第一所美术学校。在人生的最后日子里,他又无私地将自己的毕生收藏和主要的艺术创作捐献给了上海。可以说,上海是刘海粟的艺术策源地,上海培育和造就了刘海粟,而刘海粟也用自己的才华和作品回报了这座城市。刘海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心系祖国、无私奉献,这些不仅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内涵特质,也诠释了上海的城市精神。
近年来,上海的美术馆事业蓬勃发展,据统计,至2019年底,本市共有各级各类美术馆83家,全年举办展览960场,累计观众量达到841万人次,举办馆内外公共教育活动3828场。但是,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上海市美术馆协会持续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引领美术馆事业的发展,促进美术馆业务交流,促进美术馆专业化、科学化建设水平提升,促进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提升,形成美术馆事业发展合力,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 主 办 /
新华网客户端
上海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 承 办 /
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大学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
/ 直播平台 /
Bilibili 文化云
编审、一级美术师。现为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书画院画师、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出版社总编辑、美术馆馆长、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主创作品获“白玉兰”“华表奖提名奖”等。著有《朱刚戏曲人物画》《朱刚戏曲速写》等十余部著作。
海粟讲堂内容包括普及性艺术讲座及高端的学术性讲座,满足不同层面观众的需求。我馆邀请知名艺术家、学者、院校专职教师等在馆内推出系列艺术讲座,并同时开设线上直播,拓宽活动辐射范围,为大家普及艺术理念和知识、提升艺术素养。
观展小贴士
一、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17:00(逢周一闭馆),16:30后停止入场。
二、参观须知
1、实行预约参观。观众可通过刘海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和乐游上海“一码畅游”进行预约。目前暂不接受团队预约。
2、实行入场“四码”核验。观众入馆实行场所码、随申码、行程卡、核酸检测信息(“四码”)必检管理,配合测量体温且无异常(低于37.3摄氏度)后可进入。
观众须持有“随申码”绿码,并备好72小时内(以采样时间为准)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没有智能手机的观众可提前申领离线“随申码”或者同行家庭成员出示“亲属随申码”,并备好身份证件。外省市观众应主动出示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为了自身和其他游客观众安全,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无法入场。
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建议取消原参观计划,及时就医。有10天内境外旅居史或7天内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游客、观众将无法入场。
3、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美术馆后,观众请自觉规范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群拥挤和聚集。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