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课程由新华网客户端、上海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大学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和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承办。该系列作为全国首个常规性的博物馆专业课程公益直播,将围绕与博物馆相关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展览策划、博物馆学理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藏品管理、艺术史、文化发展等主题,邀请全国各大院校、博物馆的相关专家、教授、研究员为全体从业人员、相关专业学生、对文化、历史、博物馆、艺术等领域感兴趣的人群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途径、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此外,《中国博物馆公开课》针对普通公众及青少年群体,还将推出更加有趣、更加具有普适性的“云博物馆”“社教在线”等栏目,为更多的人群提供博物馆线上资源,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第一讲
/ 讲座主题 /
守望与超越:当代博物馆的变与不变
/ 讲座简介 /
作为人类创造的最伟大和最成功的社会机构之一,博物馆一直在与时俱进,发挥保存历史文化、记录所处时代、参与构建未来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与融合,正在并将持续对博物馆产生革命性或颠覆性的影响。博物馆的形态及其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关系都在或都将被重塑。我国目前在博物馆新技术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位置,但急需加强相关人文与伦理研究。面对千变万化,博物馆“万变不离其宗”:宗旨与使命没有变也不能变;博物馆人的立场:坚守宗旨与使命,“以不变应万变”。
/ 主讲人 /
段 勇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外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研究,迄今出版了《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当代美国博物馆》、《明清皇宫紫禁城》、《乾隆“四美”与“三友”》、《当代中国博物馆》、《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等六部专著和《东亚艺术与美国文化》一部译著,发表了《从考古发现看龙的起源及早期面貌》、《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普世”问题--兼论我国处理非法流失文物的对策》、《抗战时期的国宝大迁徙及其影响》、《技术革命下的当代博物馆》等60余篇专业论文和学术文章。
/ 讲座时间 /
2020年6月27日(周六)14:00-15:30
/ 讲座地点 /
刘海粟美术馆B1报告厅
/ 参与方式 /
在线收看直播
/ 主办单位 /
新华网客户端 上海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 承办单位 /
上海大学博物馆 刘海粟美术馆 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直播课程
◆第一讲
《守望与超越:当代博物馆的变与不变》
主讲人:段勇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
◆第二讲
《博物馆的物与事 往与今》
主讲人:安来顺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副主席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第三讲
《人类学家和他们的博物馆:一个世纪以来的回顾与前瞻》
主讲人:潘守永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
◆第四讲
《博物馆策展人是如何炼成的?》
主讲人:李明斌
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
◆第五讲
《博物馆与美术馆之间:展览策划中的文化遗产与当代批评理论》
主讲人:王南溟
批评家、社区枢纽站创始人
观展小贴士
/ 开放时间 /
9:00AM-17:00PM
(每周二至周日,16:00PM开始停止入场)
※ 实行限流措施。馆内瞬时接待量不超过100人
请观众们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避免集中入馆。
/ 目前开放展览 /
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
(本馆1、2号展厅)
沧海一粟 壮丽一生——刘海粟文献展
(本馆4号展厅)
印说海粟——刘海粟用印研究展
(本馆5号展厅)
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
(本馆6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