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陈盛铎艺术展》巡展重庆王琦美术博物馆


王-01.png


00.png

陈盛铎艺术人生


陈盛铎,一位低调而又为我国美术教育贡献了一生的艺术家。


陈盛铎18岁进入上海美专学习,恰逢建校10周年。刘海粟说,十年之路漫且阻,通过创始雇佣活人模特、抵御社会反动意识、废除考试和计分法、开放女禁、男女同学、学制改革,上海美专从三两青年的“别有怀抱”一路走来,已然构筑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美术教育理念和体系。在刘海粟的带领下,直面竞争的上海美专正以“英雄之字典无难字”的气魄,从商业美术教育向美育全面转型,强调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及培养国民性的方法。彼时的上海美专,主要教育目标已是“培养合格的美术专家,以推动社会的完善和国民审美的发展,培养工艺美术专家,以及培养普通人对美术的兴趣。”学校高度重视正规的学术训练,设立了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级师范科和初级师范科。课程包括西洋画、美术史、审美学、透视画法、美术教育的原则和实践,英语、透视和美术史等课程受到格外重视。学校聘请各地的美术家来校任教,其中许多具有“海归”背景,他们的到来使上海美专的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学校还在杜神父路(今永年路)建造了一栋200多间房的教学楼,许多房间供西洋画教学所用,之后西洋画科又迁入新楼,成为第一院。陈盛铎正是在上海美专进入“美育时代”之时入学,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为他的学习及以后的教学从方法和理念上都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毕业后,陈盛铎又赴日本深造。1929年,他学成回国从事美术教学,先后执教于西湖艺专、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受聘于同济大学任美术教授,期间又自办画室,到出版社辅导素描,培养了一批知名画家,如黎鲁、贺友直、颜梅华、汪观清、张祖英、张迪平等。作为我国西洋画教学的先驱者之一,陈盛铎似乎教了一辈子素描。他是刘海粟的学生,传承了海老的艺术思想和教学理念,同时又形成了自已的素描教学体系。他反对“繁琐杂碎、浮光掠影的表面描写”,主张运用“结构素描”表现对象,不依赖光线明暗塑造物体,强调对结构的观察、理解和表述。他要求学生作画前“观其全貌,一目了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作画时“先大胆后细心,先整体后局部,先快后慢,先直线后曲线,先粗后细,全面推进,逐步检查。”无论观察和作画都要“意在笔先,一切要有预见性,落笔不犹豫。”他的这种素描理念和方法,在当时是领先的,在今天也不为过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素描第一人”。


陈盛铎教了一辈子画,也画了一辈子画。作为教师,他“教学十分严谨,讲课认真”,对人“诚恳真诚”,用学生赵延年的话说,他“不仅教我学艺,更教我做人。”他用“自亡的风范影响着下一代人”。作为画家,他画素描注重线条和块面的有机结合,“一笔下来就有立体感,虚实、浓淡、粗细、转折(侧锋)尽在其中。”结构清晰.形象生动。他画色彩行笔洒脱,用色明快,构图饱满,在雅俗共赏的画面中,绘就出大自然最为质朴唯美的景象。然而,他却从未办过画展,唯有耕耘,默默奉献。


此在重庆举办陈盛铎的首次个展,不仅仅是为了让世人了解他的艺术,更是为了弘扬他的品格。


部分展品预览


02.png

▲持扁担的村妇头像  1960年代  纸本素描  23.1x20.4cm


03.png

▲黄山风景之四  1957年8月  纸本素描  28.5x18.8cm


04.png

▲网师园南宋古柏  1962年11月  纸本素描  26.5x19cm


05.png

东海门/1962年9月/纸本素描/26x18.5cm


06.png

▲玉屏楼旁象石  1950年代  木板油画  30.5x23cm


07.png

▲三味书屋  1950年代  木板油画  30.5x23cm


08.png

▲风景  1929年  布面油画  45x60.5cm




王琦美术博物馆


营业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馆地址:

重庆市 渝中区 中山四路75号


公交路线:

乘坐114、152、401、411、412、421、461、465、601路

等公交至上清寺(中山三路)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轻轨路线:

轻轨3号线牛角沱站或轻轨2号线曾家岩站下车,

步行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