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海粟美术馆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民建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上海书画院、上海朵云轩集团、上海觉群书画院协办的 “烟云物外——乐震文艺术展”于1月17日15:00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期至2月5日。展览将呈现乐震文捐赠给刘海粟美术馆的山水、花鸟、城市等三个系列共40余件代表作。这些作品时间跨度达20余年,从上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清晰地勾勒出乐震文山水画风格形成的轨迹,形象地展示了乐震文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为此展,乐震文还用一年时间创作了高1.8米、宽5.6米的巨幅作品参展。展览以乐震文独具风貌的创作实绩生动地反映了他“为祖国山河立传”的艺术雄心和“乐氏山水”的全貌。
【开幕式】
出席开幕仪式的领导嘉宾有,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胡玮,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上海玉佛寺大和尚觉醒法师,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祝君波,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迟志刚,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毛时安,杨浦区政协副主席吴伟国,原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上海朵云集团总裁张晓明,上海民建宣传部长林永健,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益萍,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保利集团艺术总顾问易苏昊,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丁一鸣,上海美协秘书长、副主席陈琪,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陈翔,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申阳、张伟生,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鲍薇华、靳文艺,原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张坚,原上海警备区政委李光金,原上海警备区参谋长顾金生,小普陀寺方丈慧泽法师,雯婕集团董事长唐志平等。
开幕式由沪上著名主持人程雷主持,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上海玉佛寺大和尚觉醒法师分别致辞,艺术家乐震文致答谢辞。
开幕式由沪上著名主持人程雷主持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致辞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致辞
上海玉佛寺大和尚觉醒法师致辞
艺术家乐震文致答谢辞
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胡玮宣布展览开幕
【现场照片】
展览将告诉观众:
乐震文绘画艺术的源流来自何方?他的绘画艺术的“头口奶”是什么?他是如何依托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成就了别开生面的“乐氏山水”艺术。
1
特殊机缘让乐震文有机会近距离一窥传统经典绘画堂奥
乐震文生于1956年,浙江镇海人,现为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书画院原执行院长,已出版两本《乐震文画集》、《怎样画树》、《怎么画瀑布》、《怎样写生山水》、日本版的《乐震文画集》和其他一些绘画专著。虽然从小学画画,显露出绘画的天赋-----但是真正让乐震文有机会近距离一窥传统经典绘画堂奥,还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特殊的机缘。当年,他进入了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下属技校,能够临摹大量库藏中国传统经典画作真迹。他废寝忘食,看画赏画临画,手摹心追文征明、王石谷、新罗山人、傅抱石、张大千等明清和近现代艺术大师的名作真迹,系统了解、疏理、领悟了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也积攒下了厚实的传统绘画功底。至今,他还保留了不少当年的临摹之作。他尤喜清代画家新罗山人,新罗山人的临摹之作几可乱真。后来,他又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古画,一路追寻到李唐、范宽,令他感慨于中国绘画传统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他由中国书画为出发点,阅读了大量与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相关的典籍和图书。力图成为一个“不是低头画画,而是能够放眼世界”的真正艺术家。之后,他又有机会负笈海外,这让他对中国文化的流播有了新的体认,能够以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视角回看中国传统艺术,发现其中的精髓和有待调整之处,也形成了他今天的山水画创作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思考和历史追索信息。
2
乐震文懂传统。但是,他的绘画远远地跳出传统画的是今天的山山水水的风貌和“魂灵”
乐震文懂传统,但是,他更清楚:传统已模式化了,今天的山山水水与传统绘画中的山山水水已大不一样,更何况,作画的人的情感也完全与前人不同。
乐震文特别喜欢“写生”,他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流。他对写生的要求极高——写生风景,师法自然,醉心自然,如若山水有灵,也会欣慰是得一知音。乐震文这位“山水知音”,不会白费了好风景,他用画笔与自然厮磨:“某一个部分风景打动你的时候,把打动你那部分画出来就行,一棵树挡住一栋房,旁边还一条曲径,山环水绕,碧溪潺潺……风景里的笔墨、浓淡、空间、疏密,正是一石一峰的坚挺,让整幅山水画的气脉相通;正是一树一草的相守,让整幅山水画的情怀感人——写生中如果还不去体会的,心中的山水就会沦为了概念的山水。” 上海这座城市远离山水,本以为乐震文的画画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未曾想,乐震文于阴雨天散步在高楼下,遥望房子慢慢被云覆盖,即可成就一卷山水。“有时候看传统的画,有临摹的冲动。但传统那么经典的东西,毕竟是人家的东西,如今我们的社会发展了,身在其中,没有办法拥有当年那些画者的心境了。我试想,不妨用另一种眼光去观察,借传统山水之心,观当下万千气象。”
3
乐震文是有大追求的艺术家,“李家山”、“陆家样”是他学习的榜样
乐震文是有大追求的艺术家。李可染和陆俨少两位前辈果然是他心向往之的两位艺术高峰,他们所创立的“李家山”、“陆家样”也是他学习的榜样,但是,在他心底里他何尝不想有朝一日也能创制出别开生面的“乐氏山水”?
艺术评论家王灏、《艺述中国》执行主编认为,乐震文的画整体上是以一种明快多彩的面貌出现的,这个多彩不是色彩艳丽,而是清新且纯粹,明朗但不躁动,纯净但不呆滞,对于中国画家而言,能做到这一点,特别的困难。因为,大多数人用色,要么流俗、要么呆板。中国古人的色彩观和西方是有所差异的,中国人高级的色彩观就是崇尚清雅。而乐震文先善于营造单纯色彩里面的丰富变化,在一种色系里面恰到好处地营造出单纯曼妙的色彩幻境,仿佛一曲轻快的钢琴曲,在纯净的色彩主题之下以丰富的色阶来感染听者。偶尔,在他的画面中会出现恰到好处的补色,正如音乐中出现的低音或者高音,将画面的层次和节奏推向极致,这种节色彩节奏感的营造,也是当下不少中国画家所望尘莫及的。
说到画面节奏,除了乐震文营造的色彩韵律,他还极其擅长富有形式感的画面构成,这形成了他作品的另外一个维度,即空间的张力。乐震文的画作用笔比较细密紧致,并且容易营造出一种循环变化的节奏感,面对画面便可以非常直接的感受到一种音乐般的韵律,轻松且悠远,他的作品是举重若轻的,细密的皴染却没让画面更加沉重,这与其说是一个本事,不如说是他的一种生命态度,静谧却又乐观,沉着却不呆滞。
中国美学讲究的是生命超越,它不是西方感性学或感觉学意义上的美学,是生命体验和生命超越的学说,其重心就是超越“感性”,而去寻求生命的感悟。因此,这就要求画家在“中得心源”上下功夫。乐震文近年来的部分作品尝试从个别走向一般,由外在走向内省,讲究艺术的概括力,就是希望能够超越具体的物象,能够赋予具体的画面更多的象征意味,让观众体验到画家对人生、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4
“一个艺术家应该在其艺术创作盛年向国家捐赠其代表性作品”
这次展出的40余幅作品,大多是从乐震文捐赠给刘海粟美术馆的60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是乐震文平生“最为心爱之物”,这些走心之作捐赠给刘海美术馆,当时也是经过反复而激烈的思想斗争。许多收藏家劝他:你作品的市场这么好,应该留着或卖给藏家。纠结之后他很快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一个艺术家应该将他创作全盛时期的最好作品捐赠给国家美术馆,这样才能让公众今后对艺术家有一个全面而完整的了解。乐震文认为,现在一些有声名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国家艺术机构可能对收藏古代、近代或者现代艺术家已有评的艺术品更有兴趣。不少当代画家的优秀作品都流失在市场上,国家机构收藏的作品数量十分有限,即便收藏的也不一定是艺术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当代画家的优秀作品如果国家机构现在不花费精力研究收藏的话,今后再要收藏可能事过境迁,未必能够寻觅得到。因为一个画家的创作高峰是有周期的,国家机构的收藏最好是与画家的创作高峰周期同步。否则,“过了这村就没有那店了”。另外,现在画家要创作一些重大题材、重大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可能从短期看未必有多少市场收益,但是在艺术的提升突破上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有专项资金对这些画家进行资助,就能使其安心创作。
乐震文表示,作为一个有追求有走向的艺术家,应该树立一个理念:要尽量将自己最好的作品留在公共艺术机构。这既是对自己的艺术负责,也是为公众的艺术欣赏需求考虑。